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治理,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根据《巴黎协定》及相关决定要求,各缔约方需在2025年提交到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2025年9月24日纽约当地时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视频致辞,郑重宣示了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即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
2025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中国此举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提振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信心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内外多...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涵和特质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文化表现和表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按照这一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生态价值观念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是非、善恶、美丑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或价值观念的总和,是规范和评价人与自然交往行为的准则或尺度,表达的是一定社会主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当期待和理想愿景。
在科学回答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
土壤是生命之基、食物之源,健康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源头防控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要求,开展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全链条提高治理成效,综合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关键举措。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下阶段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作出整体部署。
一、正确认识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的重要意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健康...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1+N”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文件,明确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职责分工、设置管理、监督检查等具体要求。充分认识《管理办法》的意义,准确理解其内容,对于新时期做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深刻认识《管理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作为连接水里和岸上的重要节点,直接关系到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深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牢牢抓住水域治污的牛鼻子,对改善流域...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是倒逼水污染源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绿色发展,保护和建设美丽河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以水定岸、明晰责任、差别管理、改革创新”的管理思路,明确入河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为推动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布实施《管理办法》对于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近日,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开展社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并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社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是提升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不仅能够改善社区环境质量,还能增强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参与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做好社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建立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社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提出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的具体路径。《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又对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进行了更详细的设计和引导。
方案提出,要广泛传播生态价值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每年举办生态文化论坛,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承载生态价值理念的生态文化作品,持续开展“大地文心”生态文学活动,推动“生态书香”全民阅读活动,开展“青山书角”建设。每年各省(自治区、直...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一个靓丽的公共品牌,已连续3年作为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之一,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全社会广泛参与,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今年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今后3年作出了新的部署。结合多年从事园区及企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研、教育与实践,我想用“责任、融入、开放、期望”4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几点个人体会。
第一个关键词是“责任”
《方案》将园区和企业列为“六类主体”(即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9部门近日共同起草并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贯彻落实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