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着力推进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林草局组织编制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于2020年8月3日联合印发。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的出台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众所周知,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在又针对大运河专门出台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请问《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承着...
近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34-2020)(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发布实施。生态环境部固体司有关负责人就《技术规范》的出台背景、编制原则、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技术规范》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焚烧产业快速发展,焚烧处理量逐年增加,同时产生了大量富集重金属和二噁英类污染物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下简称飞灰)。目前,飞灰主要以填埋方式进行处置,资源化利用发展较滞后;飞灰填埋存在不达标、不规范等问题,环境隐患较突出。为规范飞灰的处理处置,推动飞灰资源化利用,提高飞灰处理处置技术水...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公告2020年第36号)。编制组专家就公告的发布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解答。
问:在生态环境部组织领导下,2012年至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公告2020年第36号发布前称为“环境与健康素养”)工作。在此,请介绍一下《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相关工作背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朱忠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既需要政府重视,也需要每个公民身体力行。动员公众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也是最具普惠性、最有效率的措施。系统普及相关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开展素...
2020年6月30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核减环境违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建〔2020〕199号,简称《通知》)。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为什么制定《通知》?
答:一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需要更严格的管理。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中专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简称补贴资金),帮助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在行业发展的同时,部分项目在环境管理上的欠缺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影响问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切实落实《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程序规定》要求,进一步说明细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以下简称《推荐方法》)中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和核算方法,编制了《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直接经济损失核定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就《细则》的具体内容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应急中心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编制《细则》?
答:根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是划分事...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程序规定》),对应急处置阶段如何开展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指导。针对《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的编制原因、适用范围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应急中心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编制《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程序规定》?
答:2013年8月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以下简称《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施行以来在突发环境事件定级、损害赔偿、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等方面发...
近日,《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20)(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和《废铅蓄电池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实施。生态环境部固体司有关负责人就《技术规范》和《指南》的制修订背景、原则、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技术规范》和《指南》制修订背景是什么?
答: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防止废铅蓄电池污染,2019年我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印发《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近年来,我国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生产效率水平大幅度提升。现行《...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 1130-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2020)和《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1133-2020)四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四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主要涉及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与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领域,配套相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
《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 1130...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12号,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办法》修订的背景、思路和主要内容等,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1. 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已施行17年了,请问这次修订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是一项国际通行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要求在新化学物质生产或者进口前,识别其环境危害,评估其生产、加工使用、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的潜在环境风险,实施登记许可,建立源头管理的“防火墙”,防止具有不合理环境风险...
编者按
近期,四川、陕西、黑龙江等地接连多起突发水环境事件,其中一些事件造成跨区域污染。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已陆续进入汛期,引发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加大。日前,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流域上下游如何开展协作机制和制度建设进行了系统指导。为了进一步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防范应对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就《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工作落实要求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推进流域联防联控,防控跨界流域风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宋永会)
近年来,我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