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白山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效推动《规划》落地实施,现从编制过程、框架内容、主要特点三个方面对《规划》的总体情况进行解读。
一、《规划》编制过程
为有效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补齐工作短板,压实工作责任,合理推进工作,努力实现“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白山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系统谋划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规划》编制经过“前期研究、草案编制、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四个阶段,期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近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二、《规划》框架内容
《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突出白山市水生态环境特色,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确保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如期实现。《规划》共分为五章26节以及8个附表。
第一章为规划背景。总结了我市“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成效,并分析了“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十三五”时期白山市主要通过水质提升工程建设、水源地保护、河湖专项整治、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水污染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和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九大措施,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各项任务落地落细,并取得实效。目前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主要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浑江水体浑浊、YLJ生态流量保障困难、水生物种种群丰度降低等四个方面。
第二章为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主要目标、管控格局和减污降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突出白山市水生态环境特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基本原则,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在“十四五”期间水质得以稳定达标、河流生态流量得以保障、水生物种种群丰度得以提高、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第三章为重点任务。主要从推进实现人水和谐、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和强化水环境风险防控等五个方面,针对我市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精准施治,部署26项措施,全面发力、多管齐下,确保全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第四章为重大工程。围绕白山市七条重点河流,通过预判不同汇水范围经济社会发展预判、研判水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进一步打造白山“一方好水”的靓丽名片,为实现“美丽中国”远景贡献白山力量。
第五章保障措施。为确保《规划》任务落实实施,压实责任,有序推进,配套设置组织领导、机制保障、资金保障、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和宣传保障等六项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附表。包括规划范围表、“十四五”国控断面水质目标清单、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目标清单、地方试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试行)、河湖生态缓冲带拟修复的水体清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拟建工程清单、恢复“有水”的河流清单(试行)、以拟提升土著鱼类丰度为目标的水体清单等八个部分。
三、《规划》主要特点
《规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目标导向。根据国家、吉林省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科学提出我市2025年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推动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共性问题,聚力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精准施治,部署16项措施,全面发力、多管齐下,确保全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突出项目支撑。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规划目标落实为核心,全面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规划》以源头水保护为核心,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重点,以水生态恢复提升为特色,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三水共治,到2025年,将白山建设成为“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白山。